Categories
讲座

「星雲大師如何翻轉我的人生」佛學講座

日期 : 20230923

主題 : 「星雲大師如何翻轉我的人生」佛學講座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謝可馨

參與人數:250人

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9月23日舉辦一場主題為「星雲大師如何翻轉我的人生」的佛學講座,特邀佛光山開山寮監寺覺具法師為近250位聽眾講述,大眾再一次看見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無私的慈悲。

「忙就是營養」,覺具法師以此看待巡迴講座的繁忙行程,能夠將這20餘年來隨侍星雲大師,所蒙受的身教與言教向大眾分享,更是感到十分歡喜。他首先分享星雲大師「給」的心量,當佛學院學生行腳圓滿賦歸時,大師不僅吩咐侍者準備麵包及牛奶讓他們補充能量,還親自到不二門迎接,甚至第一時間關心司機是否也獲分一份飲食。大師那細膩的心思,隨時都在關照眾生需求,給人溫暖。

覺具法師並笑談建造樟樹林滴水坊期間所發生的許多趣事,展現星雲大師一生鼓勵大眾勇敢承擔,更運用許多巧妙的方法,來破除徒眾們的執著。

星雲大師慈悲的性格,也讓覺具法師印象深刻並深受感動。他鮮少隨大師出門,而就在一次澳洲行中,星雲大師不斷讓他協助一些如「剪指甲」、「準備毛巾」瑣碎小事。原來大師早已覺察他內心的不安,藉此給予他增長信心的機會。覺具法師說,星雲大師無時無刻都在關照徒眾的心理狀態,細心守護著每一位菩提種子。

星雲大師的「勤」,其實就呈現在日常的身教裡。除了令人佩服的精進與勤勉,精神也永遠比弟子們好。過去的佛門長老總是教導弟子,好好修行以期許他日能「了生脫死」,但星雲大師卻對此持以不同看法。大師認為生死是自然的過程,應當鼓勵出家青年先努力學習佛法、弘法度眾,而不是過早地去考慮「死」。 因此,星雲大師一直秉持著這個原則,帶領弟子們精進不懈地為教奉獻、為眾生服務。

講座尾聲,覺具法師以「廣結善緣」勉勵與會大眾,將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銘記於心,並帶著感動將人間佛教實踐及散播,與他人結好緣。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表達感謝之意,恭請總住持覺誠法師與佛光會會長一同頒贈結緣品予覺具法師。

Categories
讲座

「 「菩薩在人間」佛學講座

日期 : 20230922

主題 : 「菩薩在人間」佛學講座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林昆論

參與人數:110人

2023年9月22日,現任都監院院長理助慧裴法師蒞臨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以「菩薩在人間」為題展開一場佛學講座。吸引了近百位護法信徒齊聚大雄寶殿,一同聆聽學習。

法師首先分享《星雲大師全集》中所提及舉辦活動的意義。舉辦活動的意義及功能有四類,分別為「學習、擴大、聯誼、成就」。希望只要有佛光人的地方,都能舉辦有意義的活動,讓大家在活動中一同成長與進步。

而 「善巧方便」則是實踐菩薩道的主要思想,星雲大師一生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具有包容性、多元性。從實踐「給」的精神理念出發,將慈悲與智慧建立並且融入於人間佛教的思想體系中。

慧裴法師說道,人間佛教是在生命中實踐,在眾緣中成就。而且比起「學佛」,更重要的其實是「行佛」。在為大眾服務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精進、自我昇華。久而久之自然能聚沙成塔,達到佛果的成就。

最后,這場令與會大眾獲益不淺的佛學講座在佛光文教中心監寺知平法師及佛光會會長代表致贈結緣品予慧裴法師後圓滿結束。

Categories
讲座

「先放手,再放心」講座 學習《心經》的人生智慧

日期 :20230805

主題 :「先放手,再放心」講座 學習《心經》的人生智慧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陳玉苗

參與人數:300人

臺灣著名作家吳若權於上週六2023年8月5日在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分享《心經》的其中7個人生智慧,希望大家透過《心經》,人生更加要懂活在當下, 因為只有此刻才是最真的。此次的主題為「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講座會,由佛光文化聯合星洲日報及富貴集團聯辦,適逢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許多信眾前來聆聽,現場有超過300人出席。

吳若權是作家也是主持人,同時也是多家企業行銷顧問,他從《心經》中學到其中七個人生智慧,包括了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覺察的角度、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無常其實是日常、苦的根源是因為不接受、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恐懼、要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及真正的獨立是保持連結。

他說,《心經》講空和無,但往往讓人誤解了《心經》會讓人變得消極,如「認為人生一切都是空,所以凡事不要當真」、「人生很苦,要想跳脫才能離苦得樂”,甚至認為「為了超越煩惱,無法改變別人,就只能改變自己」。他說,這些都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透過《心經》,人生更加要懂活在當下, 因為只有此刻才是真的。「人生不長,所以要認真經歷,接受臣服,把痛苦視作妄相,同時要同理慈悲,多為別人著想,彼此要一起精進。」

吳若權也向現場讀者解釋「放棄」和「放下」的不同,即放棄是沒有目標、不抱期待,說輸贏都無所謂;而放下是指放下煩惱,無法得失或勝負都不再牽掛。「我們要把握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去體驗一切,對事物先不用下定論,必須無限制地包括各種可能性。所有的恐懼都是妄念,只有愛與慈悲是實相。」吳若權表明,他個人最喜歡《心經》中最後一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句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高的智慧,無可超越的知見,能消除一切煩惱。呼籲大家一起去向沒有煩惱恐懼的彼岸,成就覺智圓滿。

講座會結束後,吳若權也幫每一位購書的讀者簽書及拍照留念。

Categories
讲座

馬佛光文教中心心理健康講座「內耗與內卷」

日期 : 20230722

主題 : 馬佛光文教中心心理健康講座「內耗與內卷」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謝可馨

參與人數:104人

2023年7月21日,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在例行共修後緊接一場心理健康講座—「內耗與內卷」。邀請到擁有10年經驗並且獲馬來西亞註冊與認證的心理輔導師陳漢維主講。講師首先以一句「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來為大眾解釋「內卷」的意思,而想太多導致負面情緒不斷消耗自身的能量則被稱為「內耗」。

接着,講師向與會大眾分享「Stop停止」、「Target目標」、「Action行動」以及「Resilience韌性」,被簡稱為「S.T.A.R.」的四大要點。並說道在負面情緒來襲時,可依靠實踐S.T.A.R來調解自己的情緒。

「Stop停止」:指的是停止一切攀比、自責和懊悔等。以自我為脈絡,在無時無刻都能察覺到自己正在思考、感受,亦或者在做事情。學會專注當下,並學會接受一切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先作批判。

「Target目標」:先理清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在不畏懼他人眼光之下勇敢地做出決定。在明確的情況下,為自己制定一套目標與計畫。

「Action行動」:行動被認為是對付「內耗」最好的方法。因為只有腳踏實地去行動設下的目標,才能真正克服自己害怕的事物。而且在行動時,更是沒有可以胡思亂想的餘地。

「Resilience韌性」:指的是一種壓力下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在面對喪失、困難或者逆境時,足夠的韌性會讓我們堅定地接受現實。

講師更不忘提醒大眾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並說道「不是努力才快樂,而是快樂才會努力」。在設定目標時,可把一大目標分成小塊來逐步實行。看見自己每天都有一點點的進步,情緒也會隨之變好,從而擁有更多的動力繼續實行。另外,講師比喻人生好壞就猶如太極,凡事都會有陰與陽兩面。可是生活卻不是童話故事,不會永遠只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因此每個人都要學會活在現實,接受突如其來的事故並且以平常心來面對。

談及生命總會遇到障礙,講師笑說選擇權在自身,誰也無法主導他人的生活。在講座的尾聲中,講師勉勵與會大眾要懂得專注當下的美好,而不是糾結於細微的不完美。最後,在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頒贈結緣品於陳漢維後完美畫上句點。

Categories
讲座

「大馬生死學講座 緬懷師恩法身不滅」

日期 : 20230721

主題 :「大馬生死學講座 緬懷師恩法身不滅」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謝可馨

參與人數:816人

馬來西亞佛光山為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主辦了2023「緬懷星雲大師」馬新巡迴生死學講座。7月21日晚上8點於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邀請到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與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曾廣志主講「緬懷師恩,老病死生」,聽眾達816人。

2位在生死學上發光的學者,除了緬懷大師生前的點點滴滴與佛法道理之外,也分享了他們當年的師徒情緣趣事。曾廣志早年在南華大學攻讀生死學時就拜師在慧開法師門下,還提及當年慧開法師給他打了92分的一張考卷。主持人《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打趣問道,是否想要向老師討回那8分?慧開法師則笑言自己曾經是數學老師,對打分數一向嚴謹,所以92分已屬非常高分

很多人都對星雲大師的圓寂感到不捨與難過,慧開法師說道,大師的肉身雖已不在,卻一直都在徒眾心中從未離開過。佛光山所有單位照常運作,佛光山未來的弘法之路也有着妥善的制度。就如同佛陀離開了2500年,但佛陀的精神還是常住在這世間。只要法身不滅,繼續奉行推動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相信大師也會覺得欣慰。法師比喻道,死亡其實就像移民,也需要提早道別。

曾廣志則憶起2018年最後一次與星雲大師會面。當時大師已經與病為友多年,所以當他得悉大師圓寂後,心中便有了「該來的還是來了」的想法。大師的離去令他心情複雜,但也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星雲大師為人間留下395冊書,生前的點滴更是令人感觸,為佛教界建立了許多的因緣。他坦言,悲傷是難免的,因為往後再無機會向星雲大師請法。但曾廣志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明白大師說的道理,即便心情是複雜的,但佛光山的前景卻是光明的。

講座的尾聲,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在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及國際佛光會聯合會會長林汶階陪同下,頒贈結緣品給兩位主講人及主持人,更表示已經禮請慧開法師為馬來西亞佛光山未來生命館的顧問。最後,覺誠法師套用慧開法師所言,「葉子最後都要把養分輸送完畢,才落葉歸根」以勉勵與會大眾要懂得珍惜生命。

Categories
讲座

加影男眾監獄佈教(RPD)之「佛陀的一生」

日期 : 20230407

主題 : 加影男眾監獄佈教(RPD)之「佛陀的一生」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羅炳傑

參與人數:30人

於2023/04/07,羅炳傑老師到加影男眾監獄佈教(RPD)為30位學員講解「佛陀的一生一-太子的家人與生活」。首先,炳傑師兄告訴同學們國會下議院已經通過廢除强制死刑的法案,讓法官有酌情權來決定是否判處被告死刑,或以至少30年至40年監禁作为替代刑罰。除了幾位同學認為早點結束生命比被長期囚禁來得好,大部份的同學都認同只要把命留住“留得青山在,那怕没材燒”。

炳傑師兄接着引導同學們討論雖然悉達多太子没有被囚禁在監獄裏,生活上甚至可以説“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為甚麽他還是覺得人生是苦的?在討論中也和同學們分享了今日的主題「佛陀的一生一-太子的家人與生活」。

針對某些同學“早點結束生命比被長期囚禁來得好”的觀點,炳傑師兄和同學們分享,星雲大師在《釋迦牟尼佛傳》有提到佛陀革命的其中一個對象是“生死循環不已的自私小我”,他認為若只想到以死來逃避被囚禁的苦,是在以一個自私小我的格局來看事情。炳傑師兄指出,這一期生命如果是在無明中給束,下一期的生命只會繼續在無明中展開,如此死了又生、生了遇到問題又想到去死,不會利用佛法來改變命運,未來的生命只會越來越苦。

炳傑師兄進一步指出,佛陀住世説法四十余年,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求得真正自由自在解脱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是在獄牆内或獄牆外都是適用的,因為佛陀的教誨是要我們向自己的内心革命,而不是要求外面的環境改變來配合我們。

炳傑師兄也鼓勵同學們要相信有奇蹟,因為任何事情都是無常的;只要把握因緣時時做好事、説好話、存好心,包括在獄中有空就抄經念佛,善的種子在因緣成熟時就會結出好的果實。

Categories
讲座

加影女眾監獄佈教(BA)之「給人因緣」

日期 : 20230331

主題 : 加影女眾監獄佈教(BA)之「給人因緣」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陸淑娟

參與人數:2人

於2023/03/31陸淑娟老師到加影女眾監獄佈教(BA)為2位學員上課,此次的課程主題是「給人因緣」,選自星雲大師著的《佛法真義》。

「給人因緣」是一句最美麗的語言。佛陀告訴我們,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有因緣才能成功,有因緣才能成事。與人結緣最好的方法,則是給人因緣;你能給人好因好緣,人家就會回報給你好因好緣。人世間的煩惱、糾紛,大都是因為人我的關係不能和諧、調和所造成;假如你能給人好因好緣,就不至於有那許多不當的惡因惡緣來干擾你了。

做人不要怕給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分享,因為人與人都是相互關係的存在,彼此是一種因緣的組合。因此,「給人」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的一顆種子,只要播撒到田地裡,將來都會長大,都會有收成的。這一切意外的收穫,都會帶來一番的驚喜,所以給人因緣,也就是給自己因緣。

Categories
讲座

加影女眾監獄弘法(TC)- 佛陀的一生(誕生、出家)

日期 : 20230407

主題 : 加影女眾監獄弘法(TC)- 佛陀的一生(誕生、出家)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吳麗莉

參與人數:24人

2023/04/07吳麗莉老師到加影女眾監獄弘法(TC),為24位同學講述佛陀的一生(誕生、出家)。佛陀原是一名太子,名為悉達多,在2500年前誕生於印度的藍毗尼園。年幼的太子天資聰慧,博學多聞。太子雖然過著富裕的生活,內心卻常思考人生的價值。

悉達多太子在參加慶典及出城遊歷時,親眼目睹了弱肉強食的畫面、四種性的不平等、老病死的苦況後,發現政治不能解脫人們的煩惱無明,因而生起了出家修道的念頭。他想要徹底自我拯救,用真理來救度眾生,讓人們最終找到人生的究竟歸宿。於是在某一天夜裡騎著白馬離開皇宮,到深山曠野去探索病苦的解脫之道與人生的真理。

問同學能否像悉達多太子那樣,為了找尋真理而拋開榮華富貴的生活。同學回答說很難做到,因為世間的誘惑太多了。老師鼓勵同學多熏習佛法,跟隨佛陀的教法修持,內心的三毒將會逐步減少,生命才能自在。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若懷念他時,可以唱頌人間音緣的佛曲。於是老師選了“點燈”一曲來教唱,因為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和同學的處境非常相應。這堂課在悠悠的歌聲中劃下了句號。

Categories
讲座

家長班開課日「心靈啟航 成長在望」

日期 : 20230402

主題 : 家長班開課日「心靈啟航 成長在望」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熊玉慧

參與人數:49人

於2023/04/02,佛光文教中心家長心靈成長班迎來首堂課程「心靈啟航 成長在望」,當天共有49位家長一同參與。

課程的一開始由有才師兄和敬文師兄為家長班做簡單的介紹。接著,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為家長班開示。副住持分享了她在巴基斯坦參訪所見所聞。雖然巴基斯坦有96%人口是穆斯林,其實還有一萬兩千餘戶(或四萬位)佛教徒。據說,這些佛教徒皆是阿育王時代弓箭手的後裔,在這之前一直喬裝為印度教徒。因為佛光山到巴基斯坦犍陀羅遺址朝聖之旅,讓巴基斯坦政府正式接受佛教,也讓佛教“遺民”勇敢恢復佛教徒的身份。而佛教教義也經過兩輪的翻譯,才成功譯為當地人所理解的語言。在巴基斯坦復興佛教不是易事,所以副住持希望家長班能夠好好珍惜在佛光山學習佛法的好因緣,也讓孩子們在文教中心上兒童班、E樂園,畢竟佛法資產讓我們終生受用。

即將卸任的學長映慧師姐表示家長班在2012年成立,本著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理念,走過了十載,在去年結業裡上歡慶10週年。目前,家長班的課程非常豐富,有親子教育、手工手藝、禪繞畫、佛學課程、中藥醫學等。在2023這個學年,家長班共有23堂課,希望學員們踴躍出席。

副住持如行法師宣導4月23日即將來臨的「大馬好」活動,屆時文教中心會提供10輛巴士,免費載送學員、信徒到會場及往返文教中心,希望大家踴躍參加。

敬文師兄和映慧師姐也宣導接下來家長班參與的活動,這包括衛塞節園遊會、繪本說故事、食物銀行、聯誼旅遊以及家長班制服訂購。

接著,指導老師有才師兄秉持佛光山的理念“集體創作”、“三好四給”、“我在眾中,眾中有我”的精神,希望學員們融入這個大家庭,一起付出一起努力為家長班添上色彩。介紹過舊委員會成員後,家長班即席推選新委員會。

新班委名單如下:楊瑞山(德學長)、吳蔚菱(副德學長)、黃依玲(文書)、曾雯綺(副文書)、吳彥君(財政)、林煒傑,盧家文(總務)和蕭敬文(協調)。

在副住持如行法師見證下,卸任德學長映慧師姐將家長班班旗給傳給新德學長瑞山師兄。最後,課程在學員們和副住持如行法師拍大合照後也圓滿告一段落。

Categories
讲座

大學園分會婦女組-《中醫肺病養生》健康讲座

日期 : 20230326

主題 : 大學園分會婦女組-《中醫肺病養生》健康讲座

類型 :教育

填稿人 : 劉順瀅

參與人數:35人

2023/03/26此次為大學園分會婦女組在2023年辦的第一場活動,以講座的方式請來了仁醫堂的醫師劉順瀅女士為大家講解肺部的健康,主題為《中醫肺病養生》。

劉醫師在講座的開始就與大家分享中醫裏的“肺”,與一般西醫裏的“肺部”器官的概念有些不同,讓大多數對中醫感到陌生的聽眾感到耳目一新。

此外劉醫生也讓聽眾學習一些疾病的表征,如咳嗽時是否有喉嚨痛或是有鼻涕、痰等排泄物及其顏色來判斷肺部的疾病屬於哪類,從而透過一些居家的食療為自己的肺部進行養生,讓大家受益良多。

劉醫師深入淺出的分享,整場講座都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也熱心地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給予醫學建議。在談及對穴位的按摩,劉醫師與現場的聽眾互動極佳,放下麥克風走、下臺親自指導大家正確地按摩手法,相當親切。講座的最後,大家都報以熱烈地掌聲感謝劉醫師今日的分享,鄭惠玲會長也贈送師父上人的書籍《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予劉醫師聊表謝意。